據網友11月10日爆料,霍汶希在采訪中曝出的英皇“生存邏輯”,簡直給熱衷吃“解約瓜”的網友們上了一課。當別的公司還在大談合約和違約金時,英皇直接亮出了終極王牌:我們這兒,不搞冷冰冰的上下級,玩的是“一家人”模式。


這套“大家長”式管理,核心就是老板楊受成。他被塑造成公司的“精神領袖”和“父親式”角色,硬是把職場關系扭成了家庭歸屬感。效果如何?數據說話:謝霆鋒一簽25年沒挪過窩,容祖兒、Twins等超半數藝人合作超過10年,連“大管家”霍汶希本人也都任職了32年——這忠誠度,在“誰紅挖誰”的內娛簡直是個異類。


光喊口號可沒用,英皇的“家風”是實打實砸出來的。謝霆鋒早年深陷“頂包案”風波,事業跌入谷底,公司不是放棄,而是全力支持他轉型;容祖兒出道時被業內看衰,是老板楊受成力排眾議,硬把她捧成了天后。平時定期組織家庭聚餐、包場看電影連員工家屬都請;藝人結婚生子,直接送上足金大金牌,陳偉霆兒子就收到過價值數十萬的厚禮。
更關鍵的是,英皇的盈利邏輯也跟別家不一樣。它不主要靠抽成藝人傭金“吸血”,而是通過開發衍生品(比如把謝霆鋒做成《鋒味》IP)、投資項目與藝人一起賺錢,變成事業上的合伙伙伴。李克勤想當導演?公司無條件提供資金;謝霆鋒跨界餐飲、陳偉霆投資創業?全力支持——這分明是在給藝人鋪一條能走一輩子的路。

而真正讓業內瞠目結舌的,是2025年英皇被曝債務危機時,旗下藝人們的集體“救火”行動。謝霆鋒:直接擱置如日中天的美食事業,重啟12場演唱會,瘋狂創收約2.4億港元;容祖兒:放下天后身段,密集接演三四線城市的商演;陳偉霆:緊急復出拍劇《許我耀眼》,靠亮眼收視助力;霍汶希:從幕后轉戰直播帶貨,Twins也提前用網劇救場。
藝人們齊聲表態“英皇是家,難關需共渡”,這畫面,簡直成了港娛獨有的一道風景線。說到底,英皇這套“家文化”,看似不現代,卻成了最強的護城河。在利益至上的娛樂圈,它證明了:真心,有時候才是最頂級的商業策略。